泥鳅寸苗藕田管理技术
1、水质调控:随着夏季气温的不断升高,在不影响藕生长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及时加注新水,6月初水位达到较高30~50厘米左右。7~9月份每星期换水1次,每次换水10厘米,每月1次。每亩用4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用以调节水质和消毒防病。
2、捕捞收获:10月上旬开始对藕池泥鳅进行起捕,连续进行多天后,池中泥鳅起捕率可达到90%以上。待泥鳅捕完后,开始采收藕,时间一般是在10月底进行,这种生态种养模式取得藕和泥鳅双增产,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年均亩产藕3200千克,亩产泥鳅近400千克,泥鳅平均规格达到24克/尾,成活率80%以上,年均每亩产值1.7万元,纯收入可达1.1万元。
泥鳅疾病防治
1、寄生虫病:泥鳅被车轮虫、杯体虫、三代虫侵袭的泥鳅常浮于水面,打转不安。防治方法为0.7毫克/公斤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溶水后全田均匀泼洒,或鱼虫净(溴氰菊酯溶液)0.15~0.22毫克/公斤全田均匀泼洒。
2、打印病:泥鳅打印病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而至,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并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防治方法同赤鳍病。
3、赤鳍病:泥鳅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背鳍附近的部分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裸露,不摄食,直至死亡。可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或0.3毫克/公斤的强氯精全田泼洒,24小时重复1次即可,以后每隔半月泼洒一次可进行预防。
4、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