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
1、设备的组成
成套的转盘过滤系统,包括原水接收装置、中心进水配水装置、滤盘、驱动装置、反冲洗装置(含反冲洗水泵和喷淋系统)、排泥系统、液位槽和配套的液位仪表及控制系统组成。
2、原水接收装置
配有一个接收自絮凝池出水的待过滤水装置,材质为304不锈钢,与中心配水转筒
连接。
3、中心进水配水装置
包括一个中心进水管路、布水转筒、联动齿轮、传动链条、转动轴承、密封件等配件组成,中心配水转筒内的上端设有一个收集排污槽。所有主体部件都采用304不锈钢。
4、滤布滤盘
每个滤盘有14块立的扇形分片组成,安装在中心转筒四周,扇形分片两侧装有经不锈钢丝或聚酯丝编织成的滤布,扇形框架的装配构造使得每一片扇形分片都能比较容易的从中心转筒上移开更换,而不需要配备的工具,滤布与扇形框架的紧密配合经过的密封工艺,不漏水渗水,确保了过滤的效果。
5、反冲洗系统
反冲洗系统是使用高压泵对滤布自外而内的冲洗,从而将堆积在滤布内侧的杂物进行清除,为保证清洗效果,我们采用了耐高压的伞状高速喷射系统。
反冲洗可以手动控制,反冲次数和时间可调,也可以通过液位自动控制,在正常的清洗过程中,不会影响过滤的流程。
反冲洗系统由反冲洗装置、保安过滤器、污物收集槽、排泥管路、反冲洗泵组成。
6、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有电机、齿轮箱、驱动齿、驱动链组成,齿轮箱为大扭矩斜散齿型,服务系数不小于1.5,驱动电机电源380V/50HZ/3相,防护等级IP65,设备运行噪音小于75dB。
7、配套仪表
每组转盘过滤器配套液位探测仪1套,用于感知水位,自动控制反冲洗系统的运行。
8、自动控制系统
自控系统可以实现手动/自动转换,远程等功能,可以通过液位探测仪,反馈控制水泵的运行。
9、固定支架及部件
所有的固定支架及部件都有不锈钢304材料制成。
滤布滤池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表面过滤技术,在技术上可以替代传统的深床过滤设,与传统过滤技术相比:滤布滤池具有结构紧凑、水头损失小、占地面积少、处理费用低等特点,可将其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除磷和进一步提高水质的后续深度处理单元,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工艺过程,该工艺已开始被一些国家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作为城市污水的后续深度处理单元,达到进一步提高水质的目的。
负压反位逐渐升高。通过测压检测装置检测池内的水位高度。当该水位达到反洗设定值(高水位)时,PLC即可起动反抽吸泵,开始反冲洗过程。反洗时,滤池可连续过滤。
过滤期间,滤盘处于静态,有利于污泥的池底沉积。反洗期间,滤盘以1转/分的速度旋转。抽吸泵负压抽吸滤布表面,吸除滤布上的积聚的污泥颗粒,滤盘内的水被同时抽吸,水自里向外对滤布起清洗作用,并排出反洗过对水。抽洗面积仅占全滤盘面积的1%,反冲洗过程为间歇。
滤布滤池与过滤器和沉淀池的组合类似, 具有管理泥浆的功能。颗粒污泥直接沉淀到桶形池底, 不会堵塞布料, 其过滤循环和净化间隔较长, 且能承受水力负荷和污泥负荷比传统砂滤器大得多, 是类似于普通砂滤池1.5 次, 因此, 滤料的处理效果更好。
二次沉淀池出水采用滤布滤池工艺,滤布一般以**纤维堆织而成, 标称孔径约为 10 μm, 过滤效果与砂滤相当, 而一般膜过滤器的孔径介于0.000 1 ~ 1.0 μm。滤布滤池滤盘数量根据滤池设计流量而定, 一般为1 ~ 15片, 每片滤盘分成6小块,每片滤盘外包有高强度滤布。滤盘设在中空管上,通过中空管收集滤后水。 反冲洗装置由反冲洗水泵、 管配件及控制装置组成。 排泥装置由集泥井、 排泥管、 排泥泵及控制装置组成。